2024年清明節假期內地訪客同期增長112%
2024年清明節假期(4月4日至4月6日),香港入境事務處錄得內地訪客入境人次總數為36.2萬。以平均每日入境人次做比較,比上年(2023年)同期增長112%,但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天平(2019年入境人次為59.7%)。
對購物討論佔比跌 港不再是購物天堂?
從香港旅遊指數數據中,我們就2019、2023和2024年的數據做比較,發現在OTA類媒體平台(包括旅遊論壇,小紅書等用戶生成內容較多的社交媒體)上,對景點的討論量持續多年在OTA媒體上位居第一,今年達44%。但對購物討論佔比由2023年的21%趺至2024年的15%。 文化娛樂、展會展覽、體育運動等範疇則稍微上升,反映購物未必再是促使旅客訪港的強烈誘因,各界或需以其他範疇吸引旅客。
「交通方式」互動量反映訪港人數
另一邊廂,2019年關於交通方式的討論較多(17%),包括且不限於到港交通、香港本地交通及特色交通方式如叮叮等。反觀2023及2024年,在OTA媒體上,交通方式的討論佔比按年下降,分別為13%及12%,反映內地旅客對香港的交通方式日漸熟識,有利於遊客在港各區的流動。
然而我們在香港旅遊指數的預測中,通過SHAP value發現,OTA媒體上關於「交通方式」的討論,與訪港人數增加仍有較強的相關關係。可見「交通」仍是來港旅遊的重要範疇。
我們進一步分析內地網民對不同本港交通工具關注程度,發現除港鐵外,其他交通方法的討論明顯較少,如巴士、小巴等只佔整體一成及1%,反映遊客集中選用港鐵,對其他出行方式的認知不足。
新興打卡勝地:「港風」街景
隨著近期「低消費」趨勢的流行,內地遊客熱衷於發掘新的旅遊景點。另外我們留意到遊客對富有「港風」的風景尤感興趣,包括電影電視的場景、街道等,亦對富有香港特色的交通工具感興趣,如渡輪及巴士等,並尤其喜歡拍攝街景與交通工具的配合,如「落日飛車」、雙層巴士、天橋、霓虹燈等。而與本港文化藝術相關的活動,如《金庸百年誕辰紀念.任哲雕塑展》亦明顯較受關注。
結合上述分析洞察,交通工具營運商可考慮配合「Citywalk」熱潮,推出「懷舊雙層巴士一天遊」路線,助疏導人流及發展各區景點。各界在制定旅遊宣傳項目時,亦應重點強調「港風」,亦建議多推出文化藝術活動,如配合港產片特色主題推出「王家衛電影場景一天遊」,給予旅客沉浸式的文化旅遊體驗,讓旅客更全面感受香港的特色和「烟火氣」。
總結:以「港風」文藝活動迎接黃金周 推廣旅遊及文化產業
我們通過香港旅遊指數的數據中,發現「購物」對旅客的吸引力減,「交通」仍是來港旅遊的重要範疇,「觀光景點」的討論量持續多年在OTA媒體上位居第一。
數據顯示,遊客集中選用港鐵。為迎接黃金周,例如交通工具營運商更可考慮配合「Citywalk」熱潮,推出「懷舊雙層巴士一天遊」路線,助疏導人流及發展各區景點。
在「觀光景點」方面,我們留意到,與「港風」、本港文化藝術相關的內容明顯較受關注。長遠而言,各界在制定旅遊宣傳項目時,應重點強調「港風」,亦建議多推出文化藝術活動,如配合港產片特色主題推出「王家衛電影場景一天遊」,給予旅客沉浸式的文化旅遊體驗,更可進一步推廣香港電影業等文化產業。
補充資料
數據範圍:新浪微博、旅行論壇及網上旅行機構(貼吧、馬蜂窩、知乎、攜程等)、其他主流社交媒體(小紅書、bilibili、抖音等)與香港旅遊相關的網民意見
慧科科大旅遊指數
為支持本港旅遊業持續增長,慧科資訊有限公司(慧科)與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(科大商學院)聯手推出「慧科科大旅遊指數」(旅遊指數),針對數據滯後的行業挑戰,利用大數據展望旅遊業指標走勢,以助行業持份者前瞻行業勢態作出部署。
旅遊指數以內地旅客訪港意欲的預測模型,預測指標性旅遊行業數據的變化。預測模型的構建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及機器學習等前沿人工智能技術,對源自內地社交媒體平台、網上旅行社及旅遊論壇的逾1,000萬個數據點作出分析。旅遊指數參考了有關指標的歷史數據以及 20 多項影響旅遊業市道的因素,包括由社交/網上媒體帖文分析得出的旅遊意願及情緒,針對整體旅遊業前景、到港內地旅客人數、酒店入住率及酒店房價等主要行業勢態指標,提供當月以及未來兩個月的預測值。該指數指數數據每月 10 日更新。